辛弃疾简介
「宋朝」-
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
-
现实的挫折未能使辛弃疾放弃恢复中原的理想。他后来又写成《九议》送给主战的右丞相虞允文。但是南宋政府在投降派把持下,辛弃疾的积极进取的战斗纲领一再受到冷落。
辛弃疾在南宋朝廷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安抚使,后罢官在江西上饶长期闲居。
-
-
鹧鸪天·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
聚散匆匆不偶然。二年遍历楚山川。但将痛饮酬风月,莫放离歌入管弦。萦绿带,点青钱,东湖春水碧连天。明朝放我东归去,後夜相思月满船。
-
贺新郎·甚矣吾衰矣
邑中园亭,仆皆为赋此词。一日,独坐停云,水声山色,竞来相娱。意溪山欲援例者,遂作数语,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。甚矣吾衰矣。怅平生、交游零落,只今余几!白发空垂三千丈,一笑人间万事。问何物、能令公喜?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。情与貌,略相似。一尊搔首东窗里。想渊明、《停云》诗就,此时风味。江左沉酣求名者,岂识浊醪妙理。回首叫、云飞风起。不恨古人吾不见,恨古人不见吾狂耳。知我者,二三子。
-
水调歌头·送杨民瞻
日月如磨蚁,万事且浮休。君看檐外江水,滚滚自东流。风雨瓢泉夜半,花草雪楼春到,老子已菟裘。岁晚问无恙,归计橘千头。梦连环,歌弹铗,赋登楼。黄鸡白酒,君去村社一番秋。长剑倚天谁问,夷甫诸人堪笑,西北有神州。此事君自了,千古一扁舟。
-
鹧鸪天·东阳道中
扑面征尘去路遥,香篝渐觉水沉销。山无重数周遭碧,花不知名分外娇。人历历,马萧萧,旌旗又过小红桥。愁边剩有相思句,摇断吟鞭碧玉梢。
-
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
郁孤台下清江水,中间多少行人泪?西北望长安,可怜无数山。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。江晚正愁余,山深闻鹧鸪。
-
鹧鸪天·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
壮岁旌旗拥万夫,锦襜突骑渡江初。燕兵夜娖银胡觮,汉箭朝飞金仆姑。追往事,叹今吾,春风不染白髭须。却将万字平戎策,换得东家种树书。
-
青玉案·元夕
东风夜放花千树。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 蛾儿雪柳黄金缕。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。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
-
清平乐·村居
茅檐低小,溪上青青草。醉里吴音相媚好,白发谁家翁媪?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最喜小儿亡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(亡 通:无)
-
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
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,孙仲谋处。舞榭歌台,风流总被,雨打风吹去。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 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赢得仓皇北顾。四十三年,望中犹记,烽火扬州路。可堪回首,佛狸祠下,一片神鸦社鼓。凭谁问,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。
-
清平乐·独宿博山王氏庵
绕床饥鼠。蝙蝠翻灯舞。屋上松风吹急雨。破纸窗间自语。 平生塞北江南。归来华发苍颜。布被秋宵梦觉,眼前万里江山。
-
鹧鸪天·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
辛弃疾的个人经历故事小传
辛弃疾的诗词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古私塾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www.gusishu.com/author-5.html
热门诗词
- 采桑子(花时恼得琼枝瘦)
- 采桑子(金风玉露初凉夜)
- 采桑子(芦鞭坠遍杨花陌)
- 采桑子(年年此夕东城见)
- 采桑子(秋来更觉消魂苦)
- 采桑子(征人去日殷勤嘱)
- 愁倚阑令(花阴月)
- 愁倚阑令(凭江阁)
- 丑奴儿(日高庭院杨花转)
- 丑奴儿(夜来酒醒清无梦)
- 点绛唇(碧水东流)
- 点绛唇(湖上西风)
- 点绛唇(花信来时)
- 点绛唇(明日征鞭)
- 点绛唇(妆席相逢)
- 蝶恋花(千叶早梅夸百媚)
- 蝶恋花(庭院碧苔红叶遍)
- 蝶恋花(喜鹊桥成催凤驾)
- 浣溪沙(闲弄筝弦懒系裙)
- 浣溪沙(小杏春声学浪仙)
- 浣溪沙(一楼宫妆簇彩舟)
- 点绛唇(新月娟娟)
- 菩萨蛮(楼头尚有三通鼓)
- 菩萨蛮(北风振野云平屋)
- 鹧鸪天(枫落河梁野水秋)
- 咏日(欲出未出光辣挞)
- 菩萨蛮(画船捶鼓催君去)
- 一落索(正是看花天气)
- 虞美人(芙蓉落尽天涵水)
- 青门饮(胡马嘶风)